2015年,成都七中校友杨璐菡以“基因剪刀手”闻名,被福布斯杂志评为30岁以下30个科学医疗领域领军人物之一。无独有偶,将视线切换回国内,另外一名七中校友——罗亮,也正在为中国基因检测事业,低调务实的前进着,与杨璐菡学术道路不同的是,他选择了产业化的道路。“只有确凿可行的应用价值,科学才是真正造福了人类”,25年的生物行业的资深从业时间足以让他对此有十足的发言权。
坚信“只有确凿可行的应用价值,科学才是真正造福了人类”
作为墨池学子,罗亮认为对他人生影响最大的其实是在成都七中的六年。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要习惯更加的客观看待自己,看待他人。“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虚妄自信”,这个信条贯穿他的职业生涯,也为他在成为投资人之后,作为判断项目情况、评估团队质素的一个重要准则。
从国家卫生部旗下生物制品研究所最年轻的处长,再到GE(中国)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的应用技术总监,这一路干下来,就是25年。十几年前,罗亮在安玛西亚中国有限公司(后被GE收购)任职,这家公司给中国地区带来了第一台测序仪——MegaBACE 1000大通量测序仪。此后15年,罗亮一直在GE全球生命科学部工作,主持了多个重大项目的开发为GE在中国市场取得绝对的份额,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在GE之前,罗亮有10年时间是供职于国家卫生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基因工程室。所以对基因领域的发展与变迁,自然保持了长期的观察和热情。
罗亮这样形容他的理念:“与其他新创公司强调激情不一样的是,我们强调的是充分的产业经验和冷静的全局观,这个产业不仅仅局限在生物领域,也包括对整个宏观环境的趋势判断,我们的几个合伙人,工作时间都在15年以上,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优渥的生活绝对不是我们的人生目标,有生之年,还是得做一些有门槛、有意义的事情。”
坚持只提供“科研级别”的产品,无惧各类风吹草动
2014年,罗亮放弃了GE的高薪和中国区的高管职位,成为一个投资人兼具创始人的新颖角色,除了投资医疗器械这个他同样擅长的领域之外,他也创办了上海基银生物科技,即23genebank,专注于严肃类基因检测。初衷非常简单,原来昂贵的全测序成本,现在已经是大量中产阶级人群完全可以负担的价位,这是民用的现实基础。
虽然很多传统检测手段早已很便宜,但是我们希望用最前沿的技术平台,做对用户价值最大化的事情。他这样说,是因为他始终觉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的格局视野也是建立在自己以往的世界观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早已有数,不需要受外界噪音影响。“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坚持做好自己、并且相信自己”——这是他一直坚信的。
与大量同时期的新兴公司迥异的是,23genebank只聚焦于严肃类的基因检测,提供“科研级别”的产品。其客户群体多为一些城市中的“雅痞”——“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受过良好教育,本身消费观是理性的,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是它们对于现有用户的特征刻画。虽然在互联网+的思潮下,各行各业都希望迅速抓住这个时代的脉搏,尽可能用一些具有笑点具有娱乐特性的东西,去抓住这个市场的眼球。但很多东西,是需要时间来考验的。
罗亮说,他们的产品是严肃的,大量的非严肃类检测项目,被他们第一时间放弃不做了,因为他们希望在遗传疾病、肿瘤易感性、精准用药和营养环境四个方向上给予用户,终身有效的指导,并且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不断升级他们的解读,动态的指导和管理用户的健康。”
的确,在尚未形成清晰产业梯队的基因检测领域,虽然都叫基因检测,但背后的技术背景彼此之间的差异却很大。潦草和武断的给出一个评价结果,哪怕价格低廉到仅仅是一餐饭,也是不理性的冲动消费。这不像买衣服,觉得不好最多就是不穿,对每个人疾病风险值的判断,都会影响到个体及家人日后的健康管理手段、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生活中的心情和心态。对每个人精准用药的判断,直接影响个人的健康。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23genebank的科研团队只埋头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开发了基于三个不同技术平台的产品系列,非常清晰的产品梯队构建,是基于长时间的市场调研、目标受众的需求分析作出的选择,希望消费者明明白白知道自己选择的产品是基于什么技术手段,各自具有哪些优点、哪些还存在缺憾;二是开发了公司专属的全测序信息解读系统,这套系统由23genebank首席科学家,来自丹麦的博士后钱夔以及另一博士董欣然主导,采用国际前沿的DNA突变搜寻算法,在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上,可以实现15小时内处理90GB的数据——这个速度,目前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
扎实的基础研究功力使23genebank目前的基础数据库中,已经整合出900余项检测项目,涵盖了遗传疾病、肿瘤易感性,精准用药、营养环境四大方向。这个数量级,同样在研发上稳居行业内第一梯队。
所以,谈到这个过程中最为宝贵的财富,罗亮坦言:是人才。本来生物信息学就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找到真正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并不容易。目前,23genebank的6人研发团队中,有2名博士后,2名博士,均来自欧洲、美国、中国的知名高校。
坚定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做事风格,大叔称呼的背后是时间的陈酿
当被问及为何很少接受采访,为何不对外界各种看似很火爆的各类噪音有所心动时,罗亮告诉我们,这不是他一个人的决定也不是他一个人的风格,这其实是他背后所有合伙人的共同价值观,“讷于言而敏于行”,我们从小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或许与这个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是专心和专注,对从事科研领域事业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2015年,大量新兴的基因检测公司出现,为整个产业的商用化进程,输入了新鲜血液。尤其是带有互联网性质的一些公司,因为聚焦于长尾,所以可以以很快的速度较低廉的价格推出一些消费级别的产品,在科普大众它们的确做出了贡献。但是回到基因检测的实际应用上罗亮认为觉得这必定是要回归到严肃范畴的、科研级别的。洞悉生命奥秘的本质不是为了娱乐,更不是追求绝对的低廉。在这个问题上,以严苛著称的德国制造的主旨——“我们不相信物美价廉”就是最好的注解。培养客户的品味,是非常长期和艰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不亚于研发本身。
“当然我们同样也不认同脱离现太远的定价,把信息不对称发挥到极致?现在早已不是那样的时代,毕竟这也不是卖古董。我们坚守的商业伦理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模式。”罗亮补充道。
目前以全基因组测序为例,实验室的成本大概在万元左右,而后面的解读、分析环节,根据每家公司不同的技术能力,大概可以占到2/3的价值,所以,3万元以内的全测序产品,是比较合理的。这其中又有体验的差异,解读深度与广度的差异,品牌的差异等等。
用正常的心态去走一条诚恳的商业之路,是罗亮团队创始人二十几年工作经的验总结,也是他们比较擅长的行事规律。“适中的、合理的价格,超预期的价值体验和服务体验”,是他们认同的经营模式。信息如此发达的今日,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们,并不难做出选择,所以,他们要回归“研究水准的理性、价格定位的理性”是现阶段,整个基因检测行业需要协力同心去做的一件事情。”
采访后记
2015年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政府在双创方面的引导作用,从舆论环境、办事效率、配套政策,到相关平台机构(直投公司、券商、律所、各类政府引导基金)等等,都在尽其所能,呈现燎原之势。
最近三年,创业从大学生、年轻人群体已经过渡到以中年职业经理人为主的群体,这类人群往往在某一行业深耕了十几年以上,他们有知识储备、有管理经验,有较强的自有资金安全垫。创业背景的精英化,不仅是我们看到的变化,更会成为一种趋势。有质量的公司已经悄然诞生。